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细胞培养遇上“隐形微生物”:支原体的故事与应对

细胞培养遇上“隐形微生物”:支原体的故事与应对

更新时间:2025-10-29  |  点击率:38

一、初识支原体 支原体直径不到0.3 μm,无细胞壁,可穿过常规0.22 μm滤膜。它们黏附细胞表面,争夺营养,分泌代谢物,改变pH,使细胞状态悄然滑坡"

二、常见信号

1.       生长放慢:倍增时间延长30–50 %

2.       形态异常:贴壁细胞拉丝、圆缩;悬浮细胞成团。

3.       代谢偏移:培养液迅速变黄(酸化),但细胞密度并未升高。

4.       转染/病毒产量骤降:外源基因表达效率莫名下降。

三、污染路径

·         液氮罐:冻存管接口处密封不严,支原体随液氮气溶胶进入。

·         移液器:枪头根部残留液膜成为藏身点"

·         共用试剂:胰酶、血清反复开盖,气溶胶逐次累积。

·         人体:手套外壁、袖口、手机屏等均可携带。

四、检测方案

1.       常规培养法:支原体肉汤+琼脂,28 培养7 d,观察煎蛋样"菌落。

2.       荧光染色:Hoechst 33258染色后,高倍镜下见细胞周亮点或丝状荧光。

3.       快速PCR16S rRNA保守区引物,30 min出结果,灵敏度10 CFU

4.       实时阻抗:细胞指数曲线异常漂移,可早期预警。

五、清除策略

·         试剂处理:购买经0.1 μm滤膜、γ射线照射的低内毒素血清;胰酶分装一次性使用。

·         环境管理:生物安全柜每月更换HEPACO培养箱托盘添加专用消毒剂,水位每日检查。

·         设备清洁:移液器每周整体高温灭菌;液氮罐每季度空罐、酒精擦拭内壁,冻存管接口用封口膜二次密封。

·         应急线:轻度污染——Plasmocin™50 μg/mL)连续处理两周;重度污染——直接丢弃,全面消毒后重新启动。

六、预防清单

1.       一人一盒:个人专用移液枪、枪头盒,减少交叉。

2.       小体积分装:血清、抗生素、胰酶均按单次用量分装,避免反复冻融。

3.       手套勤换:每步操作后更换,杜绝手套环游"

4.       定期盲检:每批次培养基随机抽样,PCR检测阴性后再启用。

5.       记录追溯:建立电子台账,试剂批号、使用日期、责任人一目了然,便于回溯。

七、结语 支原体虽小,却能撼动整个实验。与其事后补救,不如把预防做成习惯:规范操作、定期检测、及时丢弃可疑样本。让培养箱成为细胞安心成长的净土",数据自然更加稳健可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