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细胞被支原体污染后的表现:实验室里的“隐形信号”

细胞被支原体污染后的表现:实验室里的“隐形信号”

更新时间:2025-10-30  |  点击率:26

支原体被称为细胞培养中的隐形对手",它不会立刻让培养液浑浊,也不会使细胞大片脱落,却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细胞的性格"。下面用通俗的语言,总结一支原体污染后最常见的表现,方便大家快速识别。

1.       生长变慢
倍增时间延长30–50 %,传代后两三天仍达不到预期密度,好像细胞罢工"一样。

2.       形态走样"
贴壁细胞拉丝、边缘毛糙,出现圆缩;悬浮细胞容易聚成小团,单分散性下降。

3.       代谢异常
同样接种量,培养液pH下降更快,颜色迅速变黄,但细胞数并未增加,提示空转"产酸。

4.       贴壁力下降
轻轻晃动培养皿,细胞成片脱落;胰酶消化时间明显缩短,提示细胞附着力减弱。

5.       转染效率骤降
外源质粒或病毒载体产量突然降低,报告基因表达量下滑,重复实验仍不稳定。

6.       蛋白分泌失真"
Western Blot
ELISA发现目标蛋白条带弱、背景高,甚至伴随非特异条带增多。

7.       细胞周期偏移
流式检测显示G0/G1比例升高,S期减少,仿佛细胞被按了暂停键"

8.       背景荧光增强
荧光显微镜下,细胞质内出现细小亮点或丝状信号,染色后更易观察。

9.       冻存复苏率降低
污染细胞冻存后再复苏,活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,恢复缓慢。

10.   交叉感染"
同培养箱其他细胞系也出现类似状态,提示污染源可能已扩散。

如何进一步确认?

·         取培养上清做快速PCR检测,30分钟即可给出结果;

·         或使用荧光染色,高倍镜下查看细胞周缘是否有微小亮点;

·         定期把盲样"送检,保持监测记录,形成实验室标准流程。

一句话:当细胞状态莫名下滑",别忘了把支原体列入排查清单。及时发现、立即处理,才能让培养回到正轨。祝大家的细胞都健康、实验顺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