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析胎牛血清运输与保存的指南
透析胎牛血清因去除小分子物质(如激素、氨基酸等)的特性,对运输条件要求更为严苛,需从包装、温度、震动三方面重点管控:
包装防护
多层密封:采用医用级无菌袋+硬质塑料外盒双重包装,防止运输中破损或泄漏。
防震材料:外箱填充泡沫颗粒或气柱袋,减少颠簸对血清的机械损伤(如蛋白变性、沉淀生成)。
标签标识:明确标注“易碎品”“生物制品”“此端向上”等警示信息,避免粗暴装卸。
温度控制
全程冷链:运输温度需严格维持在2-8℃(干冰运输可短期维持-20℃,但需避免直接接触血清袋)。
温度记录仪:随箱附带实时温度监测设备,确保运输轨迹可追溯,超温事件(如>10℃超过2小时)需立即隔离并检测血清质量。
运输时效
优先选择:空运或专车冷链运输,缩短在途时间(建议国内≤48小时,国际≤72小时)。
避免中转:减少中转环节,防止温度波动或包装破损风险。

二、保存须知:延长血清有效期与功能稳定性
透析胎牛血清的保存需兼顾温度、避光、分装等细节,以防止成分降解或微生物污染:
温度要求
短期保存:2-8℃冷藏可维持1-2周,需每日检查冰箱温度稳定性。
长期保存:-20℃或更低温度冷冻可延长有效期至5年,但需避免反复冻融(建议≤3次)。
解冻规范:
2-8℃缓慢解冻(≥12小时),避免室温或温水加速解冻导致蛋白沉淀。
解冻后分装成小份(如10-50mL/管),减少后续使用中的冻融次数。
避光与密封
避光保存:血清中的维生素、核苷酸等成分对光敏感,需用铝箔袋或棕色瓶分装,或存放于避光冰箱。
密封性:分装后严格密封(如热熔封口或硅胶塞+封口膜),防止水分蒸发或微生物侵入。
质量监测
定期检测:每6个月检测血清的pH、渗透压、内毒素水平及微生物污染(如细菌、支原体)。
异常处理:若出现浑浊、沉淀或异味,需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供应商进行质量复检。
三、风险防控: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沉淀生成
原因:低温保存导致脂蛋白或纤维蛋白析出。
处理:37℃水浴轻摇溶解,若沉淀无法消除,需过滤(0.22μm滤膜)后使用。
微生物污染
预防:严格无菌操作,分装时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,避免交叉污染。
检测:使用前通过支原体检测试剂盒或PCR法排查污染。
活性下降
原因:反复冻融或保存温度过高导致生长因子失活。
优化:按实验需求分装血清,避免单次解冻大量库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