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新闻资讯  >  15分钟出结果!支原体快检试剂盒使用全指南(含避坑要点)​

15分钟出结果!支原体快检试剂盒使用全指南(含避坑要点)​

更新时间:2025-09-10  |  点击率:16
15分钟出结果!支原体快检试剂盒使用全指南(含避坑要点)​  
支原体污染是细胞培养中的“隐形杀手”,会导致细胞生长缓慢、功能异常,甚至实验数据无效。支原体快检试剂盒凭借“快速(10-15分钟)、灵敏(检测限≤10CFU/mL)、操作简便”的优势,成为科研实验室日常质控的核心工具。为确保检测结果精准,需严格遵循以下使用须知:​  
一、检测前:做好3项核心准备(避免基础失误)​  
1.样本准备:选对样本类型,确保浓度适配​  
适用样本:仅用于“细胞培养上清液”“细胞裂解液”或“病毒收获液”,不适用全血、组织匀浆等复杂样本(复杂样本中的蛋白、杂质会干扰检测反应);​  
样本要求:​  
细胞上清液:需收集“对数生长期细胞的上清”(细胞汇合度70%-80%,避免细胞凋亡释放的核酸污染),无需离心(轻微沉淀不影响检测,剧烈离心可能丢失支原体);​  
样本浓度:若细胞密度过低(<1×10⁵cells/mL),需先将上清液“5000rpm离心10分钟”,取沉淀用试剂盒配套的“样本稀释液”重悬(提升支原体浓度,避免假阴性);​  
禁忌:样本不可用“含抗生素的培养基”(如青霉素、链霉素会抑制支原体活性,导致检测信号减弱),若培养基含抗生素,需更换无抗培养基培养24小时后再取样。​  
2.试剂准备:检查状态,平衡温度​  
试剂完整性:打开试剂盒后,确认“检测卡(含反应区)、样本稀释液、阳性对照、阴性对照”4类试剂齐全,且无漏液、变质(如检测卡反应区变色、稀释液浑浊,需立即更换);​  
温度平衡:所有试剂需从2-8℃冰箱取出后,在“室温(20-25℃)放置15分钟”再使用(低温试剂会导致反应速率变慢,延长检测时间,甚至出现假阴性);​  
避免污染:阳性对照需单独存放(用醒目标签标注),取用时使用专用移液器吸头,避免交叉污染样本或阴性对照(否则会导致假阳性)。​  
3.环境与工具准备:控制干扰因素​  
环境要求:在“无风、洁净的超净台或实验台”操作,避免阳光直射(试剂盒中的荧光探针对强光敏感,直射会导致荧光淬灭,影响结果判读);​  
工具适配:需准备“100μL微量移液器(精度±2%)”“无菌离心管”“一次性手套”,移液器需提前校准(避免移液体积偏差导致检测误差),手套需全程佩戴(防止手部皮肤脱落的细胞、核酸污染样本)。​  
二、检测中:严格遵循4步操作流程(每步都有关键细节)​  
步骤1:样本处理(仅需2分钟,核心是“均匀混合”)​  
取“100μL待检测样本”加入到“样本稀释管”中,用移液器反复吹吸5次(确保样本与稀释液充分混合,避免局部浓度不均);​  
若样本为“细胞裂解液”,需先加入试剂盒配套的“蛋白酶K”(10μL/管),37℃孵育5分钟(降解细胞蛋白,释放支原体核酸,提升检测灵敏度),再加入稀释液。​  
步骤2:加样反应(关键是“加样量准确,避免溢出”)​  
用移液器吸取“50μL处理后的样本”,垂直滴加至检测卡的“加样孔”中(不可滴加在反应区,加样量需精准,过多会导致液体溢出污染反应线,过少会导致反应不充分);​  
加样后立即计时,室温静置10-15分钟(不可超过20分钟,超时会导致反应线扩散,无法判读结果),期间不可晃动检测卡(晃动会破坏反应区的层析过程)。​  
步骤3:阳性/阴性对照同步检测(必须做,排除试剂盒问题)​  
阳性对照:取“100μL阳性对照液”,按“步骤1-2”同步操作(若阳性对照无检测线,说明试剂盒失效,需更换新试剂盒);​  
阴性对照:取“100μL阴性对照液”(通常为无支原体的细胞培养基),同步操作(若阴性对照出现检测线,说明存在交叉污染,需重新取样检测)。​  
步骤4:结果判读(15分钟准时判读,超过时间无效)​  
判读标准:检测卡含“质控线(C线)”和“检测线(T线)”,仅C线显色为阴性(样本无支原体污染),C线+T线均显色为阳性(样本含支原体),无C线显色为无效(需重新检测);​  
特殊情况:若T线显色“微弱但可见”(需在白色背景下观察),判定为“弱阳性”(提示支原体低浓度污染,建议3天后重新取样检测,或更换高灵敏度试剂盒确认)。​  
三、检测后:做好3项收尾工作(保障后续实验与安全)​  
1.结果记录:详细标注,便于追溯​  
记录内容:需填写“检测日期、样本名称(如HeLa细胞第5代上清)、检测时间、结果(阴性/阳性/弱阳性)、操作人员”,若为阳性,需补充“细胞培养条件(如培养基类型、培养温度)”,便于分析污染来源;​  
保存方式:检测卡需用密封袋封装后,与记录单一起存放(2-8℃可保存7天,用于后续复查或比对)。​  
2.试剂处理:分类丢弃,避免污染​  
废弃试剂:阳性对照、样本稀释管、移液器吸头需放入“生物安全垃圾袋”,高温灭菌(121℃,30分钟)后丢弃(支原体有传染性,避免环境扩散);​  
剩余试剂:未用完的检测卡需放回原试剂盒,密封后2-8℃保存(避免反复冻融,保质期内使用,过期试剂不可再用)。​  
3.环境清洁:消除残留,防止交叉污染​  
实验台面:用“75%乙醇擦拭”(支原体对乙醇敏感,可有效杀灭),超净台需开启紫外灯照射30分钟(消毒台面和空气);​  
移液器:若操作中不慎污染,需用“移液器专用消毒湿巾”擦拭枪头推杆和吸头座,避免后续样本污染。​  
四、避坑指南:5个常见错误及解决办法​  
假阴性:样本中支原体浓度过低​  
错误原因:未离心浓缩样本,或样本取自“静止期细胞”(支原体主要存在于对数期细胞上清);​  
解决:下次取样前,将细胞传代至对数期(汇合度70%),上清液5000rpm离心10分钟后检测。​  
假阳性:操作中交叉污染​  
错误原因:阳性对照与样本共用移液器吸头,或检测卡加样后被阳性样本污染;​  
解决:阳性对照需单独使用一套移液器和吸头,加样后立即盖上检测卡盖子,避免液体飞溅。​  
无效结果:加样量不足或检测卡过期​  
错误原因:加样量<50μL(反应不充分),或检测卡超过保质期(试剂活性下降);​  
解决:严格按说明书控制加样量,使用前核对试剂盒保质期(通常为12个月,开封后3个月内用完)。​  
结果误判:超时观察或强光下判读​  
错误原因:超过20分钟判读(T线扩散消失),或在阳光直射下观察(荧光信号被掩盖);​  
解决:15分钟准时判读,在白色背景灯或自然光下观察(避免强光)。​  
试剂变质:未平衡温度直接使用​  
错误原因:低温试剂直接加样,导致反应区层析受阻;​  
解决:试剂需室温平衡15分钟,触摸试剂管外壁无冰凉感后再使用。​  
五、适用范围与局限性:明确使用边界​  
适用场景:仅用于“科研实验室细胞培养的支原体质控”,不用于临床诊断(如人体支原体检测);​  
不适用情况:样本含“高浓度蛋白(如血清浓度>20%)”“强还原剂(如β-巯基乙醇)”时,会抑制检测反应,需先用“蛋白去除试剂盒”预处理样本后再检测。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