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细胞培养基是维持干细胞“干性”(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能力)、保证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,其使用需严格遵循无菌、精准、适配细胞类型的原则。以下是覆盖通用要求、特殊细胞类型需求、无血清培养基注意事项的全面指南,结合2025年最新临床与科研标准整理:
干细胞培养基的核心注意事项
1.无菌操作是底线
所有操作(培养基配制、细胞接种、传代、换液)必须在超净工作台或生物安全柜中进行,使用前用75%乙醇擦拭台面及器械。
培养基、耗材(培养瓶、移液器吸头)需经高压灭菌(121℃,20分钟)或购买无菌产品,避免微生物污染(细菌、真菌、支原体)。
操作人员需穿实验服、戴手套、口罩,避免唾液、汗液污染。
2.培养基质量控制
选择合规产品:要求提供成分清单、质量合格证明、无菌检测报告(如内毒素≤0.25EU/ml)。
避免反复冻融:培养基中的生长因子、蛋白质易因反复冻融失活,需分装成小份(1-5ml/管),于-20℃避光保存,使用前37℃水浴快速解冻(不超过10分钟)。
检查外观与有效期:使用前观察培养基是否澄清(无沉淀、浑浊),颜色是否符合要求(如含酚红的培养基应为桃红色,pH7.2-7.4);严禁使用过期培养基(一般有效期为6-12个月,具体以产品说明为准)。
3.环境参数控制
温度:维持在37±0.5℃(细胞代谢最适温度),避免温度波动(如培养箱门频繁开启)。
CO₂浓度:5%CO₂(维持培养基pH稳定,通过HCO₃⁻缓冲系统),需定期校准培养箱的CO₂传感器。
湿度:保持95%以上(防止培养基蒸发,导致渗透压升高),可在培养箱内放置水盘。
4.细胞观察与监测
每日镜检: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(如间充质干细胞的梭形、成纤维状;胚胎干细胞的圆形、克隆状)、密度(融合度)及是否有污染(如细菌的浑浊、真菌的菌丝)。
活力检测:传代或冻存前需检测细胞活力,活力低的细胞会影响培养效果。
定期检测“干性”: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,确保未分化状态。
